——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述·经验篇中国绿色时报8月20日报道(记者刘斯文通讯员刘道平)上世纪80年代末,为抵御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构建完善的流域防护林体系,我国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余年间,长防林建设工程累积造林1055.8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使长江流域旧貌换新颜。
从星星点点到郁郁葱葱,长防林建设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绿色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把长防林作为德政与民生工程全力推动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工程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充分认识到,建设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工程、政府行为,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展开。
各地从整治长江,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列入了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专门班子经常抓。由于党政领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有效地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俗话说得好,齐力才能断金,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各工程区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采取广播、电视、电台、黑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宣传长防林建设工程的相关政策和植树造林对改善生态的重要意义,让基层干部群众知道长防林建设是农民的致富工程、民生工程,调动他们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是确保工程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为解决工程面广量大、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工程区各级政府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每年都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并针对工程成本不断上涨、投入偏低状况,将工程资金集中使用于重点工程,同时,积极争取农业开发、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的绿化资金,鼓励多种形式股份制经营和合作造林,调动企业或个体自筹资金参与长防林工程建设。机制创新为工程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工程区各省(区、市)在政府行政推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造林绿化的内在活力。各地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积极创新营林机制,从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入手,推进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在营林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普遍推行林业承包经营,采取拍卖、承包、租赁、入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明晰产权关系,明确造林主体,落实责权利,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营林发展,不仅调动广大社会的造林绿化积极性,拓宽了林业发展的空间,并有效地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各地普遍采用专业队伍造林,实现了由群众性大轰大嗡造林向专业队造林方式的转变,从造林到成活的三年内,都由造林专业队一包到底,保证了造林质量。
各工程区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积极探索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政策,引进各种竞争机制,引入多元投资机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多种形式股份制经营和合作造林,调动企业或个体、群众个人自筹资金参与长防林建设的积极性。科技兴林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科学规划是确保工程建设成效的坚实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各省(区、市)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工程建设与振兴农村经济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建设以防护林为主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实现了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林果药、长中短有机结合,片、带、网、点相宜的建设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工程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对于一个工程建设来说,科技支撑是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在长防林建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长防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区各省(区、市)十分注重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积极与生产单位、科研院校联合探索,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成果。二是加强技术培训,请国内外农林、水保、管理、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对各级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林业科研院所请专家,赴各工程县咨询指导;举办培训班,讲授主要造林树种的管理技术。三是提高管理自动化水平,要求工程区各地(市)、县长防办配备现代化办公通讯设备,并有针对性地举办造林核查、计算机管理、财务微机管理等培训班,逐步实现营造林管理微机化。
强化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核心为了使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达到高起点,大规模,高效益的要求,工程区各省(区、市)从强化工程管理入手,狠抓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一是坚持按项目程序组织施工,做到先设计、后施工,严格按设计施工,按设计组织检查验收。
二是建立重点工程的项目、技术、施工责任制,明确负责人,并签订项目承包责任书,严明职责,奖罚兑现。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伍造林。四是严格检查验收,凡重点工程营造林都要过三关,即工程县自查,市(州)复查,省(区、市)级核查。
五是坚持资金补助与完成的工程任务和达到的质量挂钩,扶优限劣。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工程质量,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平衡发展。加强后期管护是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的根本。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要巩固和发展工程建设成果,就必须要加强新造林的抚育和管护。各工程区在大规模造林任务完成以后,及时将工程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强管护、巩固成果上。各工程区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造林面积,加大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任务,同时增列幼林抚育任务,把重点工程新造林的抚育列入年底检查验收的内容,按封山育林的投资标准予补助。
工程区各工程县还健全护林队伍、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建立管护制度、实行办场管护。在工程质量年度检查验收中,各工程区将工程林地抚育率和管护率作为重要的质量考核指标,纳入市县营造林目标考核范围。
本文关键词:PG电子平台,PG电子官网,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pg娱乐游戏官网,pg电子娱乐平台赏金女王
本文来源:PG电子平台-www.pk009.net